综合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中华姬鼠的研究进展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5-15 16:52:11   浏览:

中华姬鼠1.jpg

中华姬鼠 图源网络

中华姬鼠(Apodemus draco)又名森林姬鼠或龙姬鼠等,在我国分布较广,除了在农业和林业上的危害外,中华姬鼠还携带多种病原体,是钩端螺旋体病、土拉轮菌病、恙虫病(丛林斑疹伤寒)、HFRS和鼠疫等人兽共患病的重要动物宿主之一。

1 与疾病的关系

中华姬鼠在人兽共患病的传播中具有一定意义,可以作为鼠疫、恙虫病、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和土拉轮菌病等多种人兽共患病的宿主。中华姬鼠体表经常携带有蚤类、恙螨、革螨和吸虱等多种体表寄生虫,这些体表寄生虫与人类疾病密切相关,可以作为鼠疫、鼠型斑疹伤寒(地方性斑疹伤寒)和恙虫病等人兽共患病的传播媒介。

2 形态鉴别和分类地位

中华姬鼠是Barrett-Hamilton最早于1900年根据福建挂墩标本命名的,开始叫做Mus sylvaticus draco,经过不断修订,现在统一为Apodemus draco(Barrett-Hamilton,1900)。

在动物分类上,中华姬鼠隶属于啮齿目(Rodentia)、鼠科(Muridae)中的姬鼠属(Apodemus),其主要形态特征是:属于小型鼠类,体长87~106mm,尾长80~125mm,耳高15~19mm,后足长20~23mm,颅骨长24~28mm。耳大而薄,几乎裸露无毛,前折可达眼部。背部无黑色条纹,背毛暗棕黄色或棕褐色,耳色较暗,黑棕色,与背部区别明显,耳基前部有一黑色毛簇。体腹面灰白色,毛基灰色,毛尖白色,背腹界限清晰。尾长略长于头体长,尾二色,上面颜色较深(深棕色),下面颜色较淡。雌性鼠乳头3对。

中华姬鼠与澜沧江姬鼠(Apodemus ilex)的形态很相似,相互鉴别存在一定困难,后者尾长约与头体长相等,最新研究指出:通过阴茎形态学可以对二者进行详细区分。在云南省,中华姬鼠与澜沧江姬鼠的分布区域存在一定差异,前者主要分布在澜沧江以东2500m以上的中高海拔区,后者主要分布在长江(扬子江)以南、澜沧江以西2500m以上的中高海拔区;在澜沧江和金沙江之间的地区(云岭),中华姬鼠和澜沧江姬鼠存在同域分布。

中华姬鼠.png

中华姬鼠 图源百度百科

3 空间分布

中华姬鼠是古北界的常见鼠种之一,东洋界也有分布。早期研究指出,在我国,中华姬鼠广泛分布于云南和西藏东部,向东延伸到福建,东北延伸到河北;国外主要见于缅甸北部和中东部(克钦邦和钦邦)、印度东北部。

近期研究指出,中华姬鼠中分出了澜沧江姬鼠,主要分布在横断山脉南端,关于中华姬鼠的分布还有待进一步分析。该鼠是典型的野栖鼠种(野鼠),是部分山区地带的优势鼠种和农林业重要害兽之一。该鼠的栖息环境较多,如:灌丛,草甸,河谷丘陵,低山阔叶林,亚高山常绿针叶林,高海拔山地阔叶林、乔木林、针叶混交林等。中华姬鼠分布的海拔范围较广,在海拔800~3000m均有分布,是一个跨海拔梯度较大的鼠种,但在海拔过高或过低的区域,该鼠的数量随之减少。

4 季节分布

与其他鼠类相似,成年鼠是中华姬鼠的主要繁殖期。进入繁殖期后,雄性睾丸明显下降,雌性乳头变大,通过解剖可以见到繁殖期的明显特征。中华姬鼠的孕期为26~28d,每胎产子3~10只,每年繁殖2~3次。该鼠全年均可繁殖,以春(3—5月)、夏(6—8月)、秋(9—11月)3季为主,繁殖行为受气候因素、食物充足程度、所处地理区域和栖息环境等诸多因素影响,不同地区和不同年份的繁殖高峰期有所不同,如:在云南玉龙鼠疫疫源地地区,繁殖期主要集中在5—10月,8月为高峰期;在云南景东县哀牢山地区,繁殖旺盛期在8—10月,在每年秋季雄性睾丸下降率最高,冬春最低。

中华姬鼠种群数量季节分布与其繁殖活动密切关联。有研究表明,该鼠怀孕高峰之后的种群数量最高,繁殖停止之后,种群数量开始出现下降。值得一提的是,该鼠与同为姬鼠属的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在不同季节的怀孕率与种群数量呈正相关关系,而与小家鼠(Mus musculus)和布氏田鼠(Lasiopodomys brandtii)等其他鼠种的情况很不一致:小家鼠和布氏田鼠在种群数量低时,怀孕率高;种群数量高时,怀孕率低。这一相反结果说明,不同鼠类种群数量消长与繁殖活动的表现存在区别。种群数量的季节波动,除了受中华姬鼠自身繁殖规律的影响外,还与外界温度、环境植被覆盖、海拔、种群斗争等因素有关。

中华姬鼠2.jpg

中华姬鼠 图源网络

5 生物学特征

中华姬鼠是杂食性动物,其食性受地理区域、植被状况、生境、年份、季节、人类活动干扰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该鼠主要取食植物性食物且喜好储存食物种子,如:植物的种子、浆果、花及茎叶等,也可取食昆虫。

肥满度作为衡量动物身体营养状况最常用的指标也被应用到中华姬鼠的监测。自我国学者夏武平等首次将应用于鱼类的肥满度指标用于红背䶄(Clethrionomys rutilus)以来,肥满度指标在不同鼠种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能量需求对鼠类极其重要,鼠类消化道的形态与食物的性质和质量以及周围环境温度变化等多种因素有关。

许多研究认为,小型啮齿动物的消化道长度存在一定的季节变化,可能与环境适应和应对食物质量下降等因素有关。低温和食物质量是导致中华姬鼠消化道形态改变的主要胁迫因子。在气温较低的冬、春季节,中华姬鼠的小肠、盲肠和大肠的长度值均比较高。小肠是动物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的主要场所,其长度受能量需求的影响较大,冬季气温较低,较长的小肠可以增加能量的获得。盲肠是纤维素发酵的部位,大肠承担纤维素的吸收,大肠长度的季节变化与其功能相适应。不同的季节,食物成分不同,春季昆虫、茎叶成分较高,夏秋季浆果、花的含量高,冬季种子含量高,胃内种子的含量与小肠长度季节变化平行。低温和食物共同作用时,总消化道的长度增加,以期满足动物对能量的需求。

6 综合防控对策

与其他大多数啮齿动物一样,中华姬鼠通过取食或啃食包括农林作物在内的众多植物,危害农林业生产,造成农林产品的产量降低、品质下降和经济损失等,是重要的农林害兽之一。除了危害农林业生产外,中华姬鼠还与多种人兽共患病的病原体保存和传播有关,也是重要的医学动物之一,加强对该鼠的监测和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与其他鼠类防治一样,对中华姬鼠的防治原则也是预防为主和综合治理,主要防治方法有生态防治(环境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等。在生态防治(环境防治)中,应加强林业种植的综合治理,使用混交种植的方法,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作用,尽量减少或破坏鼠类的生存环境。在化学防治中,应定期选择不同的药物制剂,规范药物剂量,有效控制中华姬鼠的耐药性,同时,鼠类对化学药剂的味道敏感,可以考虑通过微胶囊化进行投放。在生物防治中,鼠类天敌在控制鼠害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可以人为建立招引箱等招引鼠类天敌防治鼠害。


免责声明:以上部分图片和资料均来源于网络,由我方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改正或删除 。

文章来源:郭钰,郭宪国.中华姬鼠的研究进展[J/OL].疾病监测:1-9[2023-05-15].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管理员登录 /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