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若尔盖草原鼠害发生特征及防控对策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4-25 14:55:50   浏览:

2020.10.28.jpg

图源网络

若尔盖县草原区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作为川西北高寒草地的主体,直接关系到四川省黄河、长江以及内陆河流域的水源涵养和碳汇能力变化。受气候变暖、人为干扰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若尔盖草地大面积退化,生物多样性急剧降低,导致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严重受损。高寒草地的退化提高了啮齿动物生境适合度,使其繁殖率与存活率同步提升,进一步加剧了草地退化。若尔盖县现有害鼠种主要为高原鼠兔和高原鼢鼠。据统计,若尔盖县草原鼠害危害面积每年达到3.1×105hm2,占可利用草地面积的40%左右,其中,若尔盖县高原鼢鼠密度高达88.9只/公顷,高原鼠兔密度高达288.9只/公顷,已大大超出草地承受范围。鼠害导致草地每年因牧草直接经济损失10多亿元。

1 高原鼠兔和高原鼢鼠的生活习性及危害特征

髙原鼠兔(Ochotona cvrzoniac)是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的特有种,也是青藏高原的主要啮齿类之一。高原鼠兔主要栖息于海拔3000~5100m的高寒草地,是营地面生活的鼠类,既与牲畜争食牧草,也在地表挖掘洞穴破坏草原植被。成年鼠兔日食青草量平均为77.3g,56只成年鼠兔消耗的牧草相当于1头藏绵羊的日食草量。鼠兔活动造成裸斑面积可达600~1300公顷,每公顷草产量减少30%~80%。而鼢鼠挖洞造丘行为导致草地每公顷损失腐殖质可达2553kg,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50%~70%。

高原鼢鼠(Myospalax bailey)活跃在海拔3200~4200m的亚高山草甸草地和高山草甸草地,是营地下生活的鼠类,喜欢生活在平坝、阶地、缓坡、沟谷等土壤疏松湿润、食物丰富的地段,除啃食牧草根部之外,还要挖掘洞道,拱土成丘覆盖大量的草地,使草原像连片的翻耕地一样,严重破坏草地结构。鼢鼠平均年采食饲草90kg,20只鼢鼠年08采食量相当于1个绵羊单位的年采食量。鼢鼠挖掘活动产生的土丘,降低植被覆盖度,加速土壤水分蒸发和养分流失。研究表明,鼠洞密度与草地生物量呈负相关,随着鼠洞密度增加,牧草高度、生草层厚度及植被盖度都呈现降低的趋势,牧草鲜重、干重及优良牧草鲜重和干重显著下降,而裸地面积则呈增加的趋势。

4.jpg

高原鼢鼠 图源网络

2022年7月,对9个固定监测点进行高原鼠兔和高原鼢鼠危害情况进行调查(表1),样方面积为0.25hm2。此次共捕获高原鼠兔100只、高原鼢鼠20只,通过解剖发现,高原鼠兔和高原鼢鼠的平均胚斑数和产仔率分别为2.6个、90.87%和2.3个、90.91%,说明两个鼠种具有较高的繁殖能力。此外,调查结果显示,高原鼠兔有效洞口数为1108个/公顷、高原鼢鼠新土丘数为229个/公顷。根据国家主要有害生物防治指标标准(高原鼠兔有效洞口数量:180个/公顷;高原鼢鼠新土丘数量:150个/公顷),说明若尔盖草原区草地鼠害处于严重危害程度,需要及时进行鼠害防控,降低鼠害种群密度,以期降低鼠害对草地的破坏。

图片1.png 

以上两种鼠害在破坏草地的同时,与家畜争食优良牧草,使草原载畜量减少影响草-畜平衡,给牧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鼠类可传播疾病近80种。全世界90%的鼠种,能携带200多种病原体,能使人致病的有57种,而高原鼢鼠是疫源鼠种中的一种。高原鼠兔则为泡型包虫病传播的中间宿主,严重影响农牧民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

2 高原鼠兔和高原鼢鼠防治措施

2.1 物理防控

物理灭鼠常用于高原鼢鼠的防治。高原鼢鼠常年穴居地下,药剂防治和天敌防控很难起到作用,防治难度大。根据对害鼠生活习惯的观察,高原鼢鼠有封洞的习惯,当其堵洞时,可在害鼠洞口附近布设鼠夹、弓形夹、环形夹、捕鼠笼和弓箭等进行捕捉和射杀。夏、秋季节不宜使用药物防治的区域,或居民生活区、水源附近等不宜投放毒饵的区域,采用物理控鼠是较为有效的方式。2014年以来,若尔盖县与甘肃省专业灭鼠队合作开展弓箭法控鼠,防治面积9.27×104hm2,捕获的害鼠尸体集中深埋或风干发酵做厩肥,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同时实现资源回收利用。

2.2 化学防控

化学灭鼠常用于高原属兔的防治。高原鼠兔对D型肉毒素最敏感。D型肉毒素作用于脑颅神经和外周神经与肌肉接头处及植物神经末梢,阻碍乙酰胆碱的释放,导致肌肉麻痹、瘫痪、呼吸困难而致死。此法高效、速效、使用方便、受季节性限制较小、适于大规模机械化作业等优点,但是也会造成有害生物抗药性,应酌情使用。

2.3 生物防控

生物防控对高原属兔和高原鼢鼠均适用。二者防卫敌害的能力很弱,主要处于被捕食者的地位。若尔盖草原工作者常利用鹰鼠食物链关系,在鼠害发生区修建鹰架鹰墩,创造或改善鹰类生存和栖息条件,增加其数量和活动范围,从而控制鼠害。生态防控能降低草原灭鼠对化学药剂的依赖,解决药物残留带来的环境问题,天敌防控一次投放,可持续控制,而且天敌防控也符合当地藏民族“不杀生”的宗教习惯,能够较好地被当地干部、群众接受。

2021.1.15.jpg

图源网络

3 鼠害防控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原鼠兔和高原鼢鼠防治以弓箭法、化学药剂和生物毒素灭鼠为主。这些防治方法聚焦于降低鼠群密度和总体数量,在一定时间段和区域内将该物种从局域生态系统灭除。尤其化学药剂和生物毒素灭鼠方式完全凭借手工投饵或废旧矿泉水瓶子自制的投饵器械,本着“见洞就投”的原则,在草原上通过人工“地毯式搜索”的方式进行投放,或通过大型无人机对鼠饵进行撒投。这种“种群清除式”的灭鼠策略,存在很多不足。

一方面,由于投饵器械落后,导致饵料投放费时费力,一个标段的投饵工作往往需要30人左右的投饵团队连续投饵1个月左右才能完成饵料的投放工作。但是,控制草原鼠害必须综合考虑活动高峰期、营养匮乏期和繁殖前期,选择最佳的投饵期进行鼠害防控。多年研究和实践工作证明,青藏高原最佳投饵期只有3月至4月大约30~40天的时间。但传统投饵作业方式,需要较长的作业时间,在鼠害防治过程中往往会错过饵料最佳的投放时间,导致饵料的浪费和灭鼠所需成本增加。

另一方面,传统的手工投饵和无人机投饵会造成投放到草地的毒饵数量各异,不仅导致饵料浪费,而且过多的毒饵会导致鸟类误食,以及在土壤中残留,破坏了草地生物多样性,导致草原土壤乃至水体的污染,破坏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并且灭鼠药剂高频率、大范围的使用,破坏了草地生态系统原有食物链和相关物种的制约关系,导致鼠类天敌骤减甚至灭绝,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维持,反而为鼠害在更大范围和更高程度的发生创造了更为优越的生境条件。

2021.1.15-5.jpg

图源网络

4 综合防控对策及建议

4.1 加强监测体系的建设

4.2 全民参与草原鼠害防控

4.3 进行人工种草修复防控

4.4 加强综合防控模式创新及推广

 

 

免责声明:以上部分图片和资料均来源于网络,由我方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改正或删除。

文章来源:王嘉智,杜静,张志艳,俄么足,刘海金,罗麟,李丽琴,范康.若尔盖草原鼠害发生特征及防控对策[J].草学,2023(01):80-83.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管理员登录 /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