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害知识

您的位置:首页 > 鼠害知识

黄胸鼠的分布与迁移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8-17 16:43:20   浏览:

黄胸鼠(Rattus tanezumi)是我国三大家栖鼠之一,别名黄腹鼠、屋顶鼠[1]。以往的研究认为黄胸鼠是我国独有的鼠种,2005年世界权威的哺乳动物Honacki分类系统认定黄胸鼠和在南亚大陆、东南亚广泛分布的亚洲家鼠(Oriental House Rat)是同一个种,遂将其合并[2]。我国学者逐步采纳了Honacki分类系统并以R tanezumi命名黄胸鼠[3],一直沿用至今。黄胸鼠不仅被视为与农业有关的害鼠,还与众多传染性疾病有关,其医学意义非常重要。故此本文对黄胸鼠的社会危害、生态习性、分布、迁移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做了系统综述,以期为黄胸鼠的防控和研究提供依据。

1 黄胸鼠的危害

黄胸鼠是农田的主要害鼠之一。华南和西南的部分地区,黄胸鼠是农田的主要优势鼠种4。从摄食量看,黄胸鼠对农业、畜牧养殖业和食品加工业等行业可能会造成较大的损失,其在收获前对作物造成损害,使农作物减产;收获季节结束后,黄胸鼠将迁徙到居民区甚至室内获取食物,咬坏衣物、家具和电线,对家庭造成破坏5-6]。同时,其在室内外来回迁移,容易引起消化道传染病的传播。黄胸鼠体外寄生虫有蚤、蜱、虱和螨等,体内寄生虫有原虫动物、吸虫、绦虫和线虫等,此外,黄胸鼠还是许多细菌、立克次体和滤过性病毒的储存宿主7。由于具有季节性迁徙和涉足广泛的栖息环境,黄胸鼠可以携带许多不同的病原体,包括与公共卫生有关的人畜共患病病原体。目前已知,黄胸鼠是鼠疫(鼠疫耶尔森菌)、肾综合征出血热(汉坦病毒)、钩端螺旋体病(leptospirosis)8-9]、恙虫病10等众多传统虫媒病的重要传播媒介,同时被证实是隐孢子虫11、耶尔森菌12、巴尔通体13等新发传染病的病原体传播媒介。云南、贵州、广东等省作为我国南方主要的鼠疫疫源地,其鼠疫疫情静息多年后,于2016年再次发生了人间鼠疫疫情,而黄胸鼠正是此次疫情的主要宿主14;2012年在浙江省黄胸鼠体内检测到巴贝西原虫的DNA片段15,提示黄胸鼠可携带巴贝西原虫,因此其医学意义非常重要。

2 黄胸鼠的形态特征及生态习性

2.1黄胸鼠的形态特征

黄胸鼠体形中等,背毛颜色为棕褐色或黄褐色,尖端呈棕褐色,腹面灰黄色。耳朵大而薄,向前折可遮住眼部。其最重要的识别特征是前足背面中央有一灰褐色斑,周围为灰白色。与另一常见家栖鼠———褐家鼠(R norvegicus)相比,黄胸鼠体型较细长,体长130~150mm,体质量75~200g16。尾部鳞片发达,呈环状。头骨较褐家鼠小,门齿孔较大,眶上嵴发达。

2.2黄胸鼠的生态习性

黄胸鼠行动敏捷,攀援能力极强,多在夜晚活动,以黄昏和清晨最活跃,在住宅区和农田可进行短期季节迁移。黄胸鼠食性很杂,较喜食植物性食物,尤其是含水分较多的食物,有时也吃动物性食物,甚至咬伤家禽。它们多隐匿居于屋顶和建筑物的裂缝间,行动敏捷,还能沿铁丝、电缆而行,在火车、轮船等交通工具上数量也较多。长江以南地区在屋舍附近的野外也有栖息,如贵州省兴义市野外黄胸鼠捕获数占野外捕鼠总数的58.87%17。北方黄胸鼠主要为家栖型,未见大量栖息在野外的报道。

黄胸鼠繁殖能力很强,在气候适宜的南方地区一年四季均可繁殖,春秋为繁殖高峰期(如福建)18。黄胸鼠的繁殖高峰也会随着维度的增高,由双峰逐渐变为单峰,繁殖期也相应变短,所以黄胸鼠的种群波动也有相似的规律。

3 黄胸鼠的分布

黄胸鼠分布属东南亚热带———亚热带型,居东洋界。20世纪50年代,黄胸鼠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南部和东南部19-20],在我国主要在长江以南地区活动,是华南地区的主要优势鼠种,目前在西藏等地也有分布21Puckett22研究认为,黄胸鼠是从缅甸和泰国向东扩展到中国和日本的。同时,在南非23和尼泊尔24等地也首次证明了黄胸鼠的存在。

在我国,尤其近几十年黄胸鼠表现出更明显地向北扩展的趋势,除在东北地区极其罕见外,其余大部分省市皆有分布,其分布区系和在家栖鼠群落中的地位不断上升。1991年,科研人员发现黄胸鼠已经在山西省临汾地区形成种群25,随后黄胸鼠的分布区域迅速扩大,现已扩展到山西省的运城市、长治市、晋中市、太原市等13个县市26。分析入侵山西省黄胸鼠的分布特征、栖息环境、危害状况和发展趋势等,研究者认为黄胸鼠已经适应了山西省的气候条件,极有可能威胁本地家栖鼠的生存,并成为山西省部分地区的主要家栖鼠272004—2007年在石家庄市城区及所属的灵寿县、藁城市、辛集市和栾城县用夹夜法共捕鼠153只,经鉴定黄胸鼠的数量为84只,占捕鼠总数的54.90%。其中2006年、2007年分别捕鼠49只和94只,黄胸鼠的数量分别为43只和37只,占捕鼠总数的87.76%和39.36%。2005—2015年我国鼠类监测报告中指出黄胸鼠分布于山西省、河北省和天津市28

河南、甘肃、青海等省区均已发现黄胸鼠,并且黄胸鼠已经适应了当地的环境条件,形成自然种群29-31]2019年全国鼠类监测报告中发现西宁市监测点出现黄胸鼠,表明该鼠已经适应高原地区的环境,成为青藏高原地区的主要家栖鼠种之一32。北方部分地区黄胸鼠种群在不断扩大,如在西安家鼠的构成中,黄胸鼠已由2012年的1.97%上升为2018年的8.40%33。而在南方的云南省个旧市,2005年捕获黄胸鼠545只,占66.30%,而2017年仅捕获201只,占比降至42.58%34。进一步表明适宜黄胸鼠生存的地理区域逐渐北移。

黄胸鼠的种群进化

黄胸鼠具有高度适应性,在进化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能力以适应生存环境。基于微卫星序列数据,获得种群间配对Fst值分析种群的遗传结构差异。全国仅有云南德钦和西藏地区的种群显示一定程度上的遗传分化,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的种群与外界基因交流受阻。同时,以线粒体DNA为基础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云贵高原地区表现出明显的单倍体遗传分化,其他地区不明显35。从线粒体DNA角度分析,具有较高种群遗传多样性的云南地区可能与该地丰富的物种多样性相关36;而青藏高原地区的种群遗传多样性较低,由于地理环境天然屏障的隔离作用,外地黄胸鼠迁移到当地形成新的种群,但遗传多样性未增加。通过对黄胸鼠全基因组进行测序,一些基因发生了无义突变,而这些基因是与病毒感染密切相关的,如Ⅰlla37Srpkl38,这可能和黄胸鼠病原携带的习性有关,表明黄胸鼠已经适应病原携带的生境;与华法林作用通路相关的基因发生了错义突变,这可能增强了黄胸鼠的抗凝血抗性,提高了对一般灭鼠药的抵抗性39

黄胸鼠的迁移及其影响因素

黄胸鼠由于其明显北扩趋势,以及携带病毒的特性严重危害了人类健康,因此研究此物种的迁移及影响因素是十分有必要的。吴海霞等通过线粒体DNA和微卫星序列分析两种分子标记对中国黄胸鼠的种群遗传学进行了系统的阐述28,32],由于云南的地理位置及生物多样性,以及云南地区黄胸鼠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认为中国大陆黄胸鼠的种群起源于云南和邻近的东南亚地区。虽然云南和西藏地区的地理距离很短,但西藏和云南的coi单倍型没有表现出任何共性,说明云南的黄胸鼠不是通过自然传播到西藏的,也不是借助交通运输。黄胸鼠种群的早期扩张可能需要两步:第一步通过海洋运输在沿海地区定植,第二步沿着长江通过航运从沿海迁移到中国中西部。Ken等报道,大约在4000年前黄胸鼠随南岛语族的侨民在西太平洋扩张40,这支持了该时期通过远洋运输的可能性。而西藏与四川的黄胸鼠种群又密切相关,所以认为西藏黄胸鼠种群来源于四川,而不是云南。因此,该物种的早期传播取决于海上运输,然后从沿海地区沿长江扩展到华中地区41

研究表明,住宅区生态条件的改变和人类活动使黄胸鼠的适生环境减少,是黄胸鼠在洞庭湖等地的优势地位被取代的重要原因42-44]。而全球变暖、对常见灭鼠剂有更高抵抗力等均促进了黄胸鼠种群的北扩45-47]。室内复杂的现代装修、纵横交错的管道线路和四季如春的室温,城市化过程中老城区改造与新城区扩建48、人口数量增长与人口流动性增加和房屋结构的改变,都为黄胸鼠提供了良好的孳生条件,一度因城区木瓦砖等结构房屋拆除而减少的黄胸鼠又重新适应了新的栖息环境,成为城市高层建筑的优势种。

较低的温度可能一定程度上影响黄胸鼠种群的扩大。研究表明,黄胸鼠对低温和高温的耐受能力及体温调节能力皆低于褐家鼠,热中性温度区为25~30℃[49],这就限制了黄胸鼠在北方地区的分布,是其以往主要在长江以南地区分布的重要原因。目前全球气候变暖,影响了我国南方黄胸鼠的生存和繁殖,而北方近些年冬季平均气温普遍偏高,有利于种群的定殖。此外,交通运输业的飞速发展推动了黄胸鼠种群快速北扩。近几十年来,黄胸鼠在中国北方如山西、青海[50]等地向北扩张明显,2002年泰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首次从朝鲜进口的废旧船舶中发现活黄胸鼠[51],2007年12月曾在西藏至重庆的T25列车上捕获到黄胸鼠[52]。表明交通可为黄胸鼠的远距离扩散提供更多的机会。

展望

未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进一步加剧,黄胸鼠极有可能进一步入侵北方部分地区。已有研究表明,黄胸鼠作为入侵鼠种,可以通过长期慢性接触抑制当地褐家鼠的种群53。如果不加以有效防控,可能威胁到当地的物种安全以及生物多样性,且为当地带来潜在的、未知的鼠媒传染病威胁。目前,相对其它主要家栖鼠而言,针对黄胸鼠的研究较少,缺乏相应的技术积累和储备。因此,研究黄胸鼠的分布、迁移、生态习性和对社会的危害可以为黄胸鼠的防控提供依据,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文章来源:严慧,刘世友,齐顺祥,李琦.黄胸鼠的分布与迁移[J].医学动物防制,2022,38(05):463-466.免责声明:以上部分图片和资料均来源于网络,由我方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改正或删除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管理员登录 /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