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害研究

您的位置:首页 > 鼠害研究

东北鼢鼠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5-23 16:38:41   浏览:

、分布及危害
       东北鼢鼠,别称有地羊、瞎老鼠、盲鼠、瞎摸鼠子、华北鼢鼠、地排子,属于啮齿目仓鼠科鼢鼠亚科鼢鼠属。国内广泛分布于我国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山东、河南、安徽、河北被禁、天津等地,国外主要分布蒙古东北部、俄罗斯贝加尔东南部与远东地区。
       东北鼢鼠终年生活在地下,其危害不仅是直接取食植物根茎、植物绿色部分和种子为食,造成草场鲜草产量损失,也因其挖掘活动,直接影响了地表状况,使草场植被物种组成发生改变,根蘖性的草类(如狼毒、大戟)大量生长,使草场牧草的质量严重下降。在危害较严重的草场,优质牧草损失可达20%以上。此外,东北鼢鼠堆出的土丘,导致地表不平坦,收获牧草时还会出现留茬过高或漏刀现象。
       东北鼢鼠主要危害樟子松、油松人工林,给更新造林带来极大危害。东北鼢鼠啃食树木根系,轻则影响树木生长、重者使树木枯死。危害树木的时间主要在早春和晚秋。在早春时节主要是由于其喜食的各类杂草尚未萌动,越冬食物已消耗殆尽,为维持生存只能啃食树木根系。晚秋时节杂草枯萎,鼢鼠为了越冬而积极贮存各类食物,所以此时也就成为树木被害严重时期。
       东北鼢鼠通过盗食种子,对农业生产也能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失。盗食播种的种子、块根、块茎,常造成大片缺苗、枯死,严重影响产量,尤其以马铃薯、胡萝卜和花生等受害较重。在秋末各类粮食的种子亦可作为其贮存物,据观察一只东北鼢鼠可贮备2.5kg~3.5kg花生,甚至在一个洞穴中可挖出数十公斤花生。若每667m2有5个鼠巢,每年可造成60kg以上的粮食损失
、形态特征
       体形粗短;体重185g~400g;体长200mm~270mm;尾长25mm~55mm,尾短而裸露,长度约与后足相等,前足爪粗大,第三趾爪最长。眼小;耳小隐于毛下。
       体毛细软而有光泽。成体毛色棕黄;背毛为灰棕色,毛干浅灰,毛尖棕色,部分个体有不规则白斑;腹毛灰色,与体侧无明显界限;足部长有稀疏白毛。

东北鼢鼠.png

图东北鼢鼠(郭永旺,2012)

、生活习性
(一)、栖息地
        在我国的分布范围限于华北、东北温带、寒温带的季风区。喜栖息在土质粘重或偏粘的壤土中。多见于丘陵、低山、谷地的林缘、灌丛及湿润草甸,以草甸草原和田间荒地的密度为最高。干燥的丘陵顶部和密林中极少见到。东北鼢鼠回避无草环境,对生境的选择是以喜食杂草的丰盛程度为主要因素。
(二)、洞穴
       东北鼢鼠有较强的挖掘能力,通过其挖掘活动觅食并建造巢穴。洞道纵横交错成网状,长度达数十米,距地面深度通常在10cm~15cm,干旱年份其深度可达20cm~30cm。洞道直径8cm~12cm,一般在土丘两侧30cm~50cm左右。土丘直径一般在65cm~70cm。越冬土丘直径可达90cm~150cm,是其活动的中心。越冬洞道位距地表135cm~400cm之间,是居住、哺乳和贮存食物的地方。 越冬洞道分卧室、厕所、仓库。卧室距越冬土丘3m~4m米远,内有细草垫铺,容积600cm3左右。厕所在卧室上方,距地表面200cm~250cm,数量不等。仓库在卧室的侧上方,距地表垂直距离135cm左右,与地表洞道相同。洞内贮存各种植物根茎。一般雌鼠仓库中贮粮较多。
       东北鼢鼠雌雄分居。土丘群是一条直线的大多为雄性洞系,土丘群成片,半弧状或呈锯齿形排列的,一般为雌性洞系。在寻偶交配期间雌雄洞道打通,交配后封堵。
       东北鼢鼠有及时堵洞的习性,发现洞被掘开后,鼢鼠会很快前来封堵。
(三)、食物
       东北鼢鼠主要以植物地下部分及嫩茎,尤其喜欢多汁块根和块茎,也会食用植物绿色部分、种子和一些地下活动的动物,如蚯蚓、金龟子等。取食的主要植物有马铃薯、樟子松,茵陈篙、大籽篙、碱草、苦买菜、独行菜、车前子、萎陵菜、葱、冰草、早熟禾、灰绿黎、野碗豆,牡篙、胡枝子、兴安萝、鹤虱、狗尾草、草菌楷,马齿览等。在食物缺乏的情况下,也取食多种树木,如油松、华山松、落叶松、樟子松、杨、榆、刺槐、沙棘、桑树等。越冬食物主要是樟子松、禾本科、莎草科、菊科和豆科植物的根茎。
       东北鼢鼠的日食量平均为250g左右,最高达300g以上。孕鼠因对营养需求较大,产前食量较大,300g~500g之间。
(四)、活动规律
       东北鼢鼠主要营地下生活,视觉退化。没有冬眠现象。昼夜均有活动,没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每天6:00~9:00,18:00~21:00期间活动相对较多。鼢鼠活动与温度变化无关,但阴天活动多于晴天,大风天较少活动。
一般地,每年4月中旬左右开始活动,5月中旬和9月中下旬为活动高峰期。第一个活动高峰期为发情交配期,第二个活动高峰期则是为准备越冬而贮备食物。6月~8月份活动减少,为产仔育幼期。
(五)、繁殖特征
       东北鼢鼠一般是一年繁殖一次,胎仔数平均3只左右,最多6只。一般5月下旬达到怀孕高峰。9月份停止繁殖。幼鼠7月开始与母鼠分开,到来年春季达性成熟,开始参加繁殖。
、种群数量动态
       由于东北鼢鼠繁殖力相对较低,其数量季节变动比较平缓,最低和最高相差仅一倍。一般,4月数量最低,6月数量开始上升,7月达到最高峰,然后开始下降。形成上述数量季节变化的原因较复杂,气候条件,耕作制度和生长状况,及其他生态因子都能影响其数量变化。但是在这些综合因素中,种群本身的繁殖和死亡的相互作用是最根本原因。东北鼢鼠4月开始繁殖,6月、7月份大量当年生的幼体补充到种群中去,使种群数量达到最高峰,繁殖结束后,种群数量开始下降趋势。
、防治技术
(一)、生态灭鼠
       杂草是鼢鼠分布的限制因素,将杂草除去,造成鼢鼠食物缺乏,影响鼢鼠正常生命活动。因此,可采用翻耕抚林,人工锄草或化学除草,减少杂草密度,也可进行林农复合,利用农业措施控制杂草,破坏鼢鼠洞系结构。此外,林粮间作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幼林速生丰产,降低鼢鼠数量。
(二)、人工捕杀
       沿土丘走向用铁棒测出觅食洞位置,将其掘开,过一段时间敝开的洞口被封堵上,证明该洞有鼠,然后将洞口重新掘开,并根据鼠洞走向,把洞道上层削薄(长在lm左右),持铁锹在洞口后方等待鼢鼠再来封洞,在鼢鼠到洞口窥探之时,立刻用锹截断洞道,把鼢鼠与土一起掘到地面捕杀。人工捕杀在鼢鼠活动高峰时期进行效果较好。
       其他灭鼠方法,如烟炮、灭鼠雷、弓箭、石块压、弓形夹等,参阅“高原鼢鼠”。
(三)、化学防治
       用抗凝血剂、或C型肉毒素等杀鼠剂配置成灭鼠毒饵灭鼠。毒饵可采用马铃薯、大葱、胡萝卜等。杀鼠剂的使用方法和使用计量,需按照其说明书进行。投药的方法是在鼢鼠活动的洞道上,钻一小孔,将毒饵投放到洞道内,然后将小孔封闭。每个洞道内投放10g~12g毒饵即可。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管理员登录 /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