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害知识

您的位置:首页 > 鼠害知识

高超的地道专家——鼢鼠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9-24 10:52:36   浏览:

在秦岭、青藏高原以及我国北方土层深厚的地区,生活着一种技术高超的地道挖掘专家,它就是啮齿动物鼢鼠。鼢鼠是一种掘土营地下生活的穴居型动物,从不冬眠,它挖掘出的洞道不仅四通八达,而且功能一应俱全,令人大开眼界。

\

春天,在一望无际的呼伦贝尔大草原上,百花盛开、百鸟争鸣,牛羊慵懒地吃着青草,和煦的微风吹拂着人们的脸庞,分外惬意。正当我们陶醉在这春意盎然的美景中时,不经意间瞥见不远处的草地上隆起的一个个小土堆。这些松软的小土堆是谁堆的?土堆里藏着什么秘密?

\

扒开土堆,我们会看到一个圆溜溜的洞口和幽深的地洞,俯下身细看还能发现洞壁上有一些小小的爪印。长长的地道通到哪里?地道的主人是谁呢?它为什么挖这么长的地道,又为什么在地面堆小土堆呢?正当我们纳闷时,刚挖开的洞口就被洞里推出的一团团泥土堵住了。

地道里的小主人

\

地道的主人就是鼢鼠。鼢鼠是啮齿目鼹形鼠科鼢鼠亚科的总称,又名地羊、塞隆、瞎狯,全球已知2属8种,中国有2属7种,即:秦岭鼢鼠、斯氏鼢鼠、罗氏鼢鼠、中华鼢鼠、草原鼢鼠、东北鼢鼠和阿尔泰鼢鼠。亦有学者认为中华鼢鼠的高原亚种和甘肃亚种应独立成种。鼢鼠主要分布于秦岭山脉及以北的大部分区域,青藏高原也有分布,是一种掘土营地下生活的穴居型动物。鼢鼠体长15~27厘米;背毛灰褐色而略带锈红色;尾短,略长于后足,被毛稀疏或裸露。

鼢鼠几乎终生生活于地下,主要取食植物的地下部分。夏、秋季食物丰富期向外扩散,小鼢鼠会离开母亲独立生活,建立自己的新家。这个季节的鼢鼠会早晚在地面短暂活动。 

\

长期的地下生活使鼢鼠身体结构发生了一系列适应性变化。其体形粗壮、吻钝,便于推土;四肢短粗有力,前爪非常发达,第三趾较其他趾长,是洞道挖掘的利器;由于洞道始终与外界封闭,不见光,导致其眼睛变小、视觉退化,眼睛隐于毛内;洞道内空间狭小,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会受到严重干扰,耳壳也最终退化为皮褶掩盖于毛下;门齿粗大,臼齿无齿根,咀嚼面具有相互交错的三角形齿环,终生生长,有利于鼢鼠取食植物根系。

\

鼢鼠的洞系呈分支状,分支较多的地方离巢较远,并且只有唯一的通道与巢相连。这样的洞道布局有很高的安全性,不易被蛇或鼬等天敌发现或破坏,且便于防御。

 鼢鼠的洞道系统主要包括8个部分:窝(巢)、贮食洞、粪洞、交通洞道、朝天洞道、出窝洞道、采食洞道以及盲洞。也就是说,在鼢鼠的地洞里,类似人类的卧室、仓库、卫生间等构造一应俱全,可以算是鼠宅中的豪宅了。

窝——鼢鼠栖息、生育的场所

鼢鼠窝内壁光滑坚实,一般为椭球形,其内垫有柔软干燥的禾草,大小约为30×25×35立方厘米。在母鼠外出觅食时,幼鼠被包裹于柔软干燥的窝草里,温暖舒适。窝底距地面70~250厘米,一般雌性窝深,雄性窝浅;阴坡距地表深,阳坡距地表浅。

通过无线电遥测,科学家多次发现春夏季时雌鼠怀孕和哺乳期并不固定在一个窝内活动。从监听到的信号判断,其所处位置有时深有时浅,而雄鼠一般无此现象。研究人员进而猜测雌鼠的主巢可能由上下两个巢室组成,后经实地挖洞得以证实。上下巢室相距50厘米左右,容积相似,约1~2升。上巢室位于冰冻层内,巢内垫铺物丰富,保暖性能较好,应为卧室及育幼室;下巢室常位于冰冻层以下,除了部分草屑外,储存有较多的新鲜食物,应为餐厅。

在宜林荒坡,窝的上部1~1.5立方米范围内,常生长着特别茂密的蒿类植物(主要是野艾蒿、牛尾蒿和白莲蒿)及深根性的禾本科植物。通过这一特征,我们可以很容易找到这里的鼢鼠窝。

贮食洞——鼢鼠的粮仓

鼢鼠会在窝的两侧挖掘1~3个贮食洞,形状呈漏斗状,是它们越冬的粮仓。春季贮存的食物主要为新鲜的草根、地下块茎、块根以及富含淀粉的肉质根系等。在植物生长旺盛期,洞中仅暂时贮有少量上述食物,并常有成株的禾草、松苗以及地榆、苔草、地蚕等植物的绿色部分。

粪洞——鼢鼠也有卫生间

鼢鼠会挖掘建造专门用来排泄的地方,即粪洞,一般位于巢穴的两侧。鼢鼠是非常爱干净的动物,从不随地拉屎撒尿,只是在粪洞内排泄。粪洞的位置很重要,离窝不能太远也不能太近,太远了不方便,太近了又影响空气质量和食欲,还会增加传染疾病的概率。当粪便快要堆满时,这个粪洞就被封堵放弃掉,鼢鼠会重新挖掘新的粪洞。鼢鼠的这一行为也可以算是在给土地进行定点施肥。

交通洞道——赖以生存的交通干线

交通洞道是鼢鼠搬运食物和活动的交通干线,洞顶距地表15~40厘米,洞径7~13厘米。交通洞道距地面的深浅与植被组成及土壤结构关系甚大。在密丛禾草为主的植被下,由土壤与盘根错节的根系形成致密的草结皮,这种植被类型下部特别适合构建永久性的洞道,通常距地表15~25厘米。疏丛禾草及1~2年生杂类草植被下方的土壤结构疏松,此类植被下的交通洞道距地面则较深,有时可达35~40厘米。雌鼠挖掘的洞道一般比较细,雄鼠的比较粗。交通洞道向地面延伸并形成采食洞道。交通洞道若急转直下且洞径很快变窄,则与通达窝巢的朝天洞道相连接。

朝天洞道——抵御外敌的手段

朝天洞道是鼢鼠洞系中的咽喉要道,其上端与交通洞道相连接,距地面约30厘米。洞径狭小,一般约7厘米,洞壁较为光滑紧实,长30~110厘米。

虽然鼢鼠封闭的洞道系统具有十分优越的隐蔽条件,但在其栖息地上仍有一些天敌(如鼬科动物和蛇)会钻入洞道中。遇上天敌或意外遇袭时,鼢鼠会立即躲入窝内,并用泥球暂时封堵朝天洞道的下口以抵御外患。地下建筑师使起来地道战的兵法也是炉火纯青的。

 有时在距离朝天洞道不远的洞道两侧,还可发现一两处用于临时存放食物的盲洞。看来,鼢鼠也是会过日子、精打细算的生活小能手。

出窝洞道、采食洞道与盲洞

出窝洞道是连接窝与朝天洞道的通道,平均长度约为12厘米,洞径较大,一般有1~2条,最多时会有5条。

采食洞道是鼢鼠用来寻觅食物而临时挖掘的通道,也有部分会成为半永久性通道。洞壁距地表较近,为5~16厘米,地表往往会形成凸起的较为连续的松软土脊,尤其是在雨后分外明显。

盲洞是鼢鼠取土堵洞、调转方向的区域,有时也会用于临时存放食物。盲洞的数量差异较大,在一个较为完整的鼢鼠洞道中,从几个到十几个不等。一般情况下,盲洞口的方向与鼢鼠巢穴的位置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掘洞策略的变化

研究显示,鼢鼠不冬眠,一年四季均可活动。具体表现为四个不同的活动时期,分别为交配繁殖、哺乳育幼、分居储粮和巢内越冬。其中,春季以交配繁殖活动为主;秋季以分居储粮活动为主,并伴随大量的挖掘活动。

\

据估算,每只鼢鼠一年推出地面的土可达1吨以上,这会对草场植被造成较为严重的破坏。夏季,鼢鼠的活动明显减少。入冬以后,随着大地冻结,其挖掘活动也逐渐停止。11月下旬,土层冻结深度可超过20厘米,鼢鼠往往连续数天不出主洞或仅在午后一段时间短暂外出活动,并且不超过30分钟。12月至第二年3月,地冻深度可达0.5~2米,鼢鼠会停止巢外活动。

鼢鼠在水平方向上挖掘洞道时,主要依靠嗅觉来判断掘进方向。掘洞的方向往往趋向可食用的植物根系,并能避开或绕过树木和灌丛生长区。但是,在没有气味的物体如(石块和干枯木棍等)附近,鼢鼠的挖掘方向常表现出随机性。这也充分说明了嗅觉对鼢鼠搜寻食物及避让障碍物有关键作用。

而在垂直方向上,鼢鼠主要依靠听觉选择掘洞方向。鼢鼠挖掘时用吻部连续敲击洞道上壁,以此估测洞道与地面之间的相对距离。令人惊讶的是,无论地形如何变化,鼢鼠的洞道(除窝巢外)与地面始终会保持10厘米左右的距离。

鼢鼠在不同土壤结构中的挖掘策略也存在较大差异。在较为坚硬、紧实的土壤中时,洞内多余的土会被鼢鼠推出洞外,形成一个个大小不一的土丘。在松软的土壤中掘洞时,鼢鼠则会用吻端挤压松土,将其夯实到洞壁上。不同策略的选择,不但完美地解决了土壤的搬运问题,更重要的是,还改善了鼢鼠洞道的受力性能。可见,鼢鼠是相当聪明的!

未解之谜待探索

\

未解之谜待探索小小鼢鼠能建造结构如此复杂的地下宫殿,居然还是高超的地下建筑大师,真让人佩服!

当然,关于鼢鼠的秘密还有很多,譬如,视力极度退化的鼢鼠在黑漆漆的洞道里为什么不会迷路?各住各的,洞道又互不连通的鼢鼠之间是如何彼此交流、谈婚论嫁的?住在阴暗潮湿的洞道中,鼢鼠会不会得关节炎?在全封闭的洞道里,鼢鼠会不会憋气或者头晕眼花?许多有趣的问题期待大家一起来开动脑筋,共同探索。

资料来源:封托,常罡.高超的地道专家——鼢鼠[J].大自然,2020(02):32-35. 免责声明:以上部分图片和资料均来源于网络,由我方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改正或删除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管理员登录 /
扫描二维码